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为制造强国培育更多“大国工匠”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 发表时间:03-13 08:35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工匠精神的培育、示范和传承,对于提升我国产品质量、建设质量强国,实现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出席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委员们对此展开热议。

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发展制造业最终落脚点就是践行工匠精神,提供极致美品。这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建设制造业强国、参与国际竞争、提供美好生活的需要。 ”全国人大代表梁金辉表示,弘扬培育工匠精神,需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企业使命在肩、责无旁贷,需要发挥好主体作用。

梁金辉认为,企业要大力践行工匠精神,企业家要以工匠之魂做好企业的顶层设计,为自己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找到自己的地位、价值与责任。企业要眼光长远、专注专业,在擅长领域精耕细作,着力提升产品质量,而不是去追求短期利益,急于赚热钱和赚快钱。弘扬工匠精神,追求的是精益求精,让消费者用上更新更好的产品。企业必须更新改造落后的生产设备,淘汰陈旧的生产工艺,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智能化生产水平。通过研发与技术创新、质量管理等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打造品牌影响力,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

着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当前,社会上还存在着重管理轻技术、重学历轻技能的错误认识,一些年轻人想当‘白领’不愿当‘蓝领’。”全国人大代表陆胜祥表示,如果没有劳动光荣、创新伟大的社会氛围,就很难营造有利于工匠精神培育的社会环境。

陆胜祥认为,培养万千工匠,首先要弘扬“工匠精神”,养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要重新审视工匠精神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升工匠的社会地位,增强各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形成崇尚创新创造的社会氛围,从而让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努力钻研科学技能。要在全社会倡导“崇实尚业”之风,发掘劳动者创造潜能,建立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助力我国经济成功转型。要加强学校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精神,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劳动观。大力宣传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

完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

弘扬培育工匠精神,需要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激发人才活力。全国政协委员许启金建议,要为培养技能人才创造环境和条件。在他看来,技工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渠道,而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职业院校技能教育的资源要优化,培训机制要跟上。我国有一些职业院校师资力量跟不上,培训设备跟不上,院校未与企业有效对接,培养的学生不能完全满足企业需求,这对教学资源是一定的浪费,自然也影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同时,要提高职业院校社会认同感,这样才能有更多青年乐于到职业院校就读。

“不断完善产业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薪酬体系和创新激励机制,不断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许启金建议,由于目前一些企业管理岗位人员的待遇普遍高于高级技能人才,导致一些员工特别是一些高等院校毕业生不安心在基层一线工作。在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同时,要不断完善产业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薪酬体系和创新激励机制。只有让更多的“技能人才”有职业荣誉感、爱岗敬业,才能培养造就出更多的“大国工匠”,我国才能真正建成制造业强国。(记者 聂扬飞 李浩)


【责任编辑:admi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