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宛言丨激活江淮大地“创新基因”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1-23 15:20


        现任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的朱卫东今年第一次参加省“两会”。1月21日上午,朱卫东教授在省“两会”新闻中心举行的第一次集体采访时说:“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



        朱卫东教授说得“很专业”,也很形象,一语中的,通俗易懂。众所周知,产学研用结合是实施我省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环节。可是,产学研用又很容易“脱节”,导致“各吹各的调”,只有通过不断的体制机制创新才能实现攥紧拳头,劲往一处使。“两会”进行时,代表和委员的献计献策,必将进一步激活江淮大地“创新基因”。


        激活创新基因,就应该“论文写在产品上”。论文该写在哪儿?当然是写在纸上,刊登在学术期刊上,这是常识。期刊上的论文是有价值的,更有价值的论文则是“写在产品上”。时下,有些人为了实现“纸上论文”的发表,不惜弄虚作假,学术不端、抄袭之风盛行。写在产品上的论文注不了“水分”,产品是“干货”,一沾“水”就会变质。而论文真正的学术价值与衍生价值恰恰是,用在产品上,迅速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的质量与品质。


        激活创新基因,就应该“研究做在工程中”。科学研究该在哪儿?当然主要是在实验室。确实,实验室里有必备的材料与器材,研究起来很方便,然而,研究的过程如果是“封闭的”,远离工程,远离社会,也容易造成“脱离现实”。在具体的工程中做“研究”,与现实情况“零距离”,可以有效地提高研究的针对性,更易于把握研究的切入点与着力点,“以问题为导向”,研究就不会“迷失方向”,解决实际问题要成为研究的直接动力。


        激活创新基因,就应该“成果转化在企业里”。科研成果的转化,向来是一个棘手问题,而成果的“束之高阁”是一种科技浪费。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科技研究,其落脚点在于,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唯有科技成果及时、合理、有效地转化与应用,才能实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眼下,不少企业存在发展后劲不足或遭遇发展“瓶颈”等问题,重点是缺乏核心技术与核心竞争力,这就更需要让“成果转化在企业里”。


        让“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相信有了各位代表和委员的出谋划策,通过不断的体制机制创新,江淮大地必将进一步迸发出无限创新活力。(作者 宛言)



出品:宛言工作室、安徽省青少年新媒体中心

漫画制作:安徽大学江淮学院新媒体创意设计中心


【责任编辑:李佩】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