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生态文明的安徽样板:聚各方之力 保一江清水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1-14 10:50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生态文明的安徽样板:聚各方之力 保一江清水


近日,休宁县流口镇流口村的“垃圾兑换超市”刚开门,15里外的华坑组村民盛杏源就走了进来,用25个塑料瓶和80个塑料袋兑换了两包食盐。负责垃圾兑换业务的村干部谢雅妹翻着账本告诉记者,超市开张一年半以来,有6000多人次用垃圾兑换日常生活用品,去年全村村民人均受益13元。

流口村地处皖赣交界处,新安江源头的两条支流在这里交汇后流出大山。 “村民们沿河而居,过去将垃圾往河里扔,一发大水岸边挂满了花花绿绿的垃圾。 ”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强说,保护新安江生态环境,改变脏乱差的村容村貌,光靠突击整治不行,关键是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2016年7月,村里创办了“垃圾兑换超市”,每周二兑换一次,村民可用规定数量的塑料袋、纸杯、烟盒、烟蒂、塑料瓶等10种垃圾,兑换牙刷、牙膏、洗洁精、肥皂、调味品、抽纸等日常生活用品。

“垃圾兑换超市”开张,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有了垃圾兑换超市后,我家这一年多来都没买过盐和肥皂,全是垃圾换的。 ”83岁的村民汪能瑞告诉记者,现在小小烟头都成了可换东西的宝贝,路上、河里都干净了,大家都养成了不乱扔垃圾、随地捡垃圾的习惯。

如今,流口镇所有行政村都办起了“垃圾兑换超市”。副镇长汪成俊说,以前镇里每年要投入30多万元保洁经费,有许多垃圾死角还是无法清理到位,如今大家主动参与,扩大了保洁的覆盖面。他跟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垃圾兑换超市的运营,相当于3名保洁员的成效,支出仅相当于聘请1名保洁员的工资。

“新安江流域作为全国首个跨省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保护和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群众的广泛参与。 ”黄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局局长聂伟平介绍,“垃圾兑换超市”的出现,是基层群众由被动到主动、由自发到自觉保护新安江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 “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二轮试点去年圆满收官,水质持续保持优良,连年满足补偿水质考核要求,这一切都离不开沿岸群众的支持和参与。 ”聂伟平说,试点6年来,黄山市深化新安江流域系统治理机制,拆除网箱6379个,涉及养殖面积37.2万平方米;建成生态公益林535万亩;在全省率先建成农药集中配送体系,深入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去年全市农药使用量下降19.8%。同时,市里一体化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关闭搬迁禁养区124家畜禽养殖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8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

聚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

新安江畔,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生态补偿,是一种让生态环境保护者或受害者得到补偿的制度设计。面对上游保护水源的种种努力,需要建立“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承担”的生态补偿机制。作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新安江上下游区域持续合作,基本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水环境生态补偿的成功做法,为全国水环境补偿机制的建立和推广积累了宝贵经验。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二轮试点,呈现治标与标本兼治相结合、治理与绿色发展相结合、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明显转变。巩固这一试点成果,要切实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深入实施流域综合治理,积极构建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要实施新安江生态经济示范区规划,用好用活新安江绿色发展基金,努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聚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让山水相济、人文共美。

【专题】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原标题:聚各方之力 保一江清水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吴江海 夏胜为  编辑:叶广冬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