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第二届安徽当代原创文学作品研讨会:大地上的行吟诗篇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 发表时间:06-23 08:46

  近期,由省委宣传部、省文联主办,省作协承办的第二届安徽当代原创文学作品研讨会举行。来自中国作协、北京市作协、鲁迅文学院等多家单位的作家、文艺评论家共3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围绕曹多勇、苗秀侠两位作家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淮水谣》和《皖北大地》展开。为了提升安徽作家的影响力,助推文学皖军再崛起,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作协计划今年每季度推出一届安徽当代文学原创评论会,今年1月曾推出安徽作家许春樵、李凤群的作品研讨会。

  从《大地》到《皖北大地》

  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有一位叫赛珍珠的美国女作家,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大地》,整部作品的底色,就是以黄淮地域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在《大地》出版80多年后的今天,同为女作家的苗秀侠,写出了长篇小说《皖北大地》。我无意把两部书名都带有“大地”的作品相比,但两部作品确有相通的地方。 《皖北大地》也是取材于黄淮海平原的现实生活,也是从农民和土地关系的角度,书写中国农民的命运。小说以两代农民以及他们的情感生活为主线,概括了当下乡村波澜起伏、丰富多彩的发展变化,深刻描绘了农民对土地的复杂感情。两部作品虽说都写了“大地”,但赛珍珠所写的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40年代的背景下,而苗秀侠的笔下,呈现的是当代故事。苗秀侠直面当下,所写的生活更丰富,人物更多样,变化更剧烈。 归结起来,如果说赛珍珠写的是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苗秀侠所写的则是中国人对中华文化、特别是土地文化的自信。更重要的是,赛珍珠作为一个外国作家看中国,是由外而内。而苗秀侠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作家,她的写作是从熟悉的生活出发,从个人出发,从内心出发,倾听的是内心的呼唤,凝视的是心灵的景观。小说家要建设不同于现实世界的心灵世界,必然要关注人们心底的波澜。

  刘庆邦(著名作家、中国煤矿作协主席)

  书写农业和农民精神

  《皖北大地》是一部正面书写当下中国农村的小说。首先这部小说给人的感觉特别真诚;其次是人物刻画到位,通过一些细节,让人物的神态、性格,活脱脱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再就是,这部小说主题非常明确,反映了今天的农村现实,及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问题,现实感特别强。三农问题、土地流转、新农村建设、皖北大地上的禁烧、上访工作等等都涉及到了。农瓦房和安玉枫这两个人物,是作家塑造的农村新人形象。两个人物写得活灵活现,突出了人物身上的可贵精神。特别是农瓦房,他热爱土地和庄稼,他身上的农业工匠精神,写得很传神。 《皖北大地》给我的另一种印象,就是作品带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现场感特别强,体现出作家对生活的消化和理解。现实主义作品有两点很重要,一点是要紧贴大地,一点是要保持距离。 《皖北大地》不仅真实书写了发生在皖北大地上的故事,还站在一定高度,对这片土地上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思考,呈现出作家创作鲜明的主题性。作家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才有文学的发现。读了这部作品之后,感到里面蕴藏着很多可以开掘的东西。比如新农村建设、农村新人的成长状态等,作家在挂职中接触到的生活,通过沉淀和理解,使之有着多元的时代烙印。

  贺绍俊(沈阳师范大学教授)

  人和土地的变奏曲

  《淮水谣》勾勒的是淮水河畔大河湾村的日常生活景象。在曹多勇对韩立海一家六口人婚嫁生子及求学求职的描写背后,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大且无法回避的主题,即人与土地关系的变化。当代农村题材的作品,有很多表现人口流失后乡村的凋敝和沉寂的生活。在表达人与土地这层关系的时候,读者更多看到的是匍匐在土地上、挣扎在土地上的人,而“直立在土地上的、能够站起来的人”却不多。曹多勇的《淮水谣》试图揭示人和土地的复杂关系。作家在努力塑造出一批直立于土地上的人,面对生活的艰难和困顿,人物的骨气和勇气一直都存在着。

  农村题材始终是当代小说的重头,然而近来拿起这类作品时我们往往会问:我究竟想从中间看到什么?我们看到太多描写农村的饥饿与困顿的文字。读者不是期待一定要有个光明的尾巴,但也不会满足于通篇为了拧巴而拧巴,为了背叛而背叛,为了扭曲而扭曲。读者期待的,也许只是想看到一个在生活中直立行走的人。从这个层面上说,曹多勇在这部小说中表现出的拒绝和坚持是极为可贵的。 刘颋(《文艺报》文学评论部主任、中国作家网主编)
 

【责任编辑:admi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