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文化+"引领产业"蝶变"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李跃波 发表时间:02-24 08:39

成功创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以及全国唯一的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国字号”文化产业园区达5家;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位列全国第13位,规模以上文化法人单位数和营业收入分列全国第10位和第12位;2015年文化产品出口额10.28亿美元,输出版权921项,分别是2011年的2.06倍和1.61倍;截至目前,全省共有45家文化企业上市或新三板挂牌……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2016年以来,我省把“文化产业强”作为加快文化强省建设重要抓手,大力扶持重点文化改革发展示范企业和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积极推动文化创新融合发展,加快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努力将改革的先发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品牌优势和集群优势。

从“文化产品”到“文化品牌”

——变文化资源优势为产业竞争优势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是我省实施“调转促”行动计划的重要抓手。2016年9月,背倚城区、面朝巢湖的合肥市包河经开区创意文化产业基地成功入围全省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专家评审认为,该基地发展潜力大,龙头企业强,集聚效应明显。目前,基地首批34个新业态项目已获1.6亿元资金扶持,纳入国家“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已进入运行试验阶段,支撑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和创意文化产业基地集聚发展的“卓越城”,规划面积达11.08平方公里、一期项目已经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年底将入住。计划到2020年,该基地实现主营收入1150亿元。

在第八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评选中,安徽出版集团、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和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榜上有名,我省入选企业数量并列全国第一位。上述两项权威评选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

文化产业做优做大做强是创新型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撬动?如何实现丰厚历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省的实践是,培育骨干企业,打造全国一流的文化园区和文化企业品牌,把‘无形’的文化资源落实在‘有形’的产业项目上,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壮大文化力量。”省文化强省建设领导小组相关负责同志说。

蚌埠是淮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有“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奇佳话,这里立起了“中国花鼓灯第一村”的标杆。如今,一座占地55平方公里的大禹文化产业园在这里拔地而起,成功跻身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行列。 “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巧做‘老题新解’‘无中生有’‘借题发挥’文章,众多‘大块头’文化产业项目‘井喷’而出,唤醒了沉睡的文化资源,为城市转型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文化部调研组实地考察后,认为“蚌埠实践”是中西部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示范案例。

合肥、芜湖国家级动漫、数字出版基地营业收入居全国第4位;安庆市打响“再芬黄梅”等品牌项目,打造有“戏”的城市;阜阳柳编等手工艺品远销欧美……一个个品牌园区和品牌项目,有效提升了各地文化产业的影响力竞争力。

重大项目是文化产业强筋壮骨的重要载体。2016年530个文化产业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投资和储备计划,实际完成投资660.7亿元,较上年增长38.4%,计划完成率达到148.6%,较上年增长31%。

从“+文化”到“文化+”

——跨界融合发展等带来倍增效应

过去,人们常说“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即“+文化”,这两年,人们耳熟能详的是“文化+”。 “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农业”“文化+金融”……文化创意和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精彩演绎着新兴文化业态的独特魅力,带来“1+1>2”的倍增效应。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我省文化服务业单位数增长50.3%,增加值增长21.2%,文化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增加值分别增长40%和20.5%,增长明显快于整体文化产业,反映出产业结构优化显著。

智能“语音云”客厅、智能音箱、智能电视、幼儿互动教育……科大讯飞研发的智能家庭语音产品,带有“文化与科技激情碰撞”的鲜明印记。作为中国最大的智能语音供应商,科大讯飞与出版、发行和广电三大文化产业集团深度合作,给文化产品插上了语音的翅膀。

“我要穿过岁月,穿过村庄,梦寻徽州,梦寻天堂……”在粉墙黛瓦旁上演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宏村·阿菊》,吸引众多海内外观众前往观赏。厚重、古老的徽文化在世界一流的声光电技术辉映下,产生了古今交织、时空穿梭的效果。 “注入文化灵魂的旅游线路,才有说头有玩头有看头。在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进程中,我们着力讲好安徽故事,通过演艺、体验、讲解等多种形式,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使之成为吸引游客注意力的‘点睛之笔’。 ”黄山市旅委负责同志说。

试点建设我省首家文化银行;设立文化金融方向的博士后工作站;将文化龙头企业“一网揽尽”,为其“量身”服务;推出“税融通”“科贷通”等文化专属信贷产品,畅通中小文化企业融资渠道……交通银行安徽省分行与省委宣传部合作,大力推动文化金融深度融合,在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鼓劲加油”的同时,自身也获得长足发展。

让城乡群众享受价廉质优的文化产品,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落脚点。2016年8月下旬,第三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再次拉开帷幕,全省累计参与文化消费人数8736.6万人次,消费总额167.6亿元,较上届分别增长15.8%和19.5%。

从“五朵金花”到“百花齐放”

——“徽”字号文化航母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齐头并进

“以前,提到安徽文化产业,第一印象是出版、发行、报业、广电、演艺‘五朵金花’。现在是‘百花齐放’,除了五大集团,还有科大讯飞、影星银幕、克诺斯威智能钢琴等一批‘响当当’的中小企业。”长期关注安徽文化发展的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孙若风说。

“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离不开文化市场主体的壮大。”省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处处长高敏介绍说,近年来,宣传文化系统在简政放权、政策引导、产业扶持等方面出真招、举实措、破瓶颈,充分激发和调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的活力和潜力。

十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十大文化改革发展示范企业、全省民营文化企业100强……三项重量级评选认定,引导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向品牌企业和园区集聚,安徽的文化“硅谷”呼之欲出,一批文化“小巨人”茁壮成长。

安徽出版集团版权输出连续7年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成功收购法国巴黎凤凰书店,推动中华精品图书走向国外主流社会,总体经济规模跃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首次挤进中国企业500强……“五朵金花”积极推进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发展,努力做强主业、做大产业,打造综合性文化企业集团。2016年,省属文化企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551.4亿元、利润总额2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5%、22.5%。

“五朵金花”不仅“身子骨”越来越壮,产品和业态上也更“时尚”更“新锐”了。出版集团的时光流影、在线课堂教育平台、豚宝宝幼教数字产品,发行集团的智慧书城、数字科普教育产品、蓝狮子自出版系统,广电集团的智能家居,演艺集团的3D全息影像黄梅戏,新媒体集团的新娱互动产品,广播电视台的“蓝海豚·卡车之声”全媒体服务平台……第十二届深圳文博会上,省属骨干文化企业研发的新产品新业态,给中外嘉宾带来了全新的文化体验。

语音识别技术领跑世界的科大讯飞,其语音云平台已拥有6.8亿用户,日均交互访问1.3亿次,成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接入口”;影星银幕公司打破了国外品牌对中国巨幕电影市场的垄断;从芜湖华强动漫基地走出的“熊出没”屡创收视纪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荣获德国红点设计奖等业内大奖的克洛斯威智能钢琴;诺尔动漫以“三国”故事为题材,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国内首个VR主题公园……“专精特新”的民营企业抢抓文化产业发展黄金机遇期,在动漫影视、出版发行、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等领域腾挪闪跃,大展身手。据统计,新获评的2016年度安徽民营文化100强企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达332.3亿元,同比增长24.7%。

【责任编辑:徐健】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