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做好今年经济工作评述之六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 发表时间:01-16 09:24

民生保障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17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全力保障改善民生,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如何从解决好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入手,推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有关部门人士和相关专家。

如何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2017年是脱贫攻坚承上启下、全面突破的关键之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按照源头严把、过程严控、验收严格、纪律严厉的“四严”要求,建立完善全覆盖的精准扶贫、监测评估、防范返贫、责任落实四项机制,把功夫用到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收效,确保完成脱贫90万人以上,贫困村出列1000个以上、力争2个县脱贫摘帽。

省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说,这就要求我省以大别山区和皖北地区为主战场,加快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大力实施带动能力强的产业扶贫项目,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加强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重点贫困群体的帮扶,完善贫困人口兜底制度,实现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注意解决因病致贫群众脱贫问题,在健康脱贫“351”政策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贫困户慢性病门诊医疗救助等配套政策。

“对贫困人口来说,政策脱贫要与自我脱贫相结合。大力推进扶贫项目建设和扶贫产业发展,有助于夯实稳定脱贫的基础,帮助贫困户真脱贫。”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副处长李红梅分析说。中科大管理学院教授翁清雄认为,促进中小城市和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为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提供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帮助他们实现就业,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好部分群体长期贫困的问题。

带动就业增收从哪些方面着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增收之源。 2017年,我省有34.3万高校毕业生,创历史新高;但在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还有一批职工需要安置就业,就业压力仍将持续。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化“四进四扶”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创业江淮”行动计划,积极做好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工作,切实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省人社厅就业处处长吕泉告诉记者,当前劳动力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劳动者的诉求也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这就要求我省积极推进就业促进行动,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生产制造向生产服务延伸,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鼓励发展家政、养老、护理等生活性服务业,吸纳更多中低技能劳动者就业;加快培育就业新形态,拓展就业创业新领域。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技能人才、新型农民、艰苦地区基层干部队伍短缺等现象。翁清雄分析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与这些群体的收入、待遇长期低于其自身的期望值有关。只有解决好重点群体的发展和收入增长问题,才能激活各类人才的潜力和创造力。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提升这些重要职业群体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另一方面要通过调整最低工资、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等二次分配办法,减小行业间、职业间的收入差距。 ”

如何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发展社会事业、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本身就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切入点,而民生工程则是一个很好的“抓手”。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大力提升建后管养、绩效管理和政务公开水平,不断推动民生工程提质增效。

“近年来,民生工程建设成效显著,但后续管养较为薄弱,应予以加强。要创新民生工程后续管养的体制机制,明确主体,鼓励引导社会、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充分发挥民生工程后续效益。同时,还要建立健全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李红梅说。

2017年,我省要加快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健全医疗服务联合体;加强城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老旧小区整治,完善公租房分配方式,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教育、医疗、住房等多个领域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将持续提升。我省还将深入推进平安安徽建设,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铸安行动”,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等,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翁清雄表示,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应该多听听群众的反馈与意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责任编辑:徐健】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